长江日报武汉客户端12月28日电(记者通讯员张齐)12月28日,由中国(湖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编制的《中国(湖北)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三年行动方案》)发布,力争将武汉自贸区建设成为三年规划。
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
高企数量以每年20%以上的速度递增。
《三年行动计划》明确提出,将继续在创新能力、产业发展、营商环境、开放度四大领域做文章。
规划指出,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东湖科学城,全力打造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攻克一批“瓶颈”关键技术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%以上,到2023年,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2760家。
加快建设“光芯、屏、端网”和大健康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,着力打造3-5个百亿级新兴产业,培育1家百亿级龙头企业和10家百亿级龙头企业。
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,深化“简政放权、加强监管、改善服务”改革。实现新登记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%以上,三年累计新登记企业4.6万户。
加快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%以上,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%-20%。每年新增外向型工业项目30个以上,吸引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外向型工业项目1个。
6大行动42项措施成“接力棒”
设定每年5亿元预算扶持“硬核”企业。
作为武汉自贸区未来发展的“指挥棒”,《三年行动计划》提出将开展六大行动,细化为42项举措,共92项任务。
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,试点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职称或长期使用权;实施主导产业提升行动,按计划设立每年不低于5亿元的“硬核科技”发展专项资金;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,统筹推进武汉自贸区107个“一物联合办公”主题实施;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行动,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,奖励重点企业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;实施金融服务创新行动,继续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,研究开展合格境内投资企业试点;实施开放升级行动,加快与鄂州花湖机场的联动。
“武汉自贸区未来三年的发展非常清晰。”华中科技大学教授、光谷自由贸易研究院院长陈波表示,着眼未来,武汉自贸区不仅要进一步提升贸易流通便利化程度,还要在贸易模式便利化,特别是产业链配套服务国际化,以及新贸易规则的实施和适应等方面下功夫,积累经验,确保三年行动计划达到预期目标。
[责任编辑:肖片]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